
安徽電煤企業利益之爭愈演愈烈
發布時間: 2005-03-23 00:00 查看: 2467次
盡管經過安徽省政府緊急協調,使“等米下鍋”的無煤停機的發電機組先后啟動,安徽全省供電緊張的局面近日稍微得以緩解。然而,記者在安徽省有關方面采訪時了解到,隨著炎熱的夏季來臨,用電高峰的逼近,電煤企業利益之爭并沒有就此而平息。人們擔心的是,這電煤之爭的扣誰能來解開它?這供電緊張剛剛緩解的局面又能撐多久?誰又能保證今年迎峰度夏中不拉閘限電呢?
是電煤造成電荒嗎?
據電力部門有關人士介紹,安徽省90%的電廠都是火力發電廠,電煤供應的緊與松、好與壞、多與少,直接影響全省的供電能力。大唐集團在安徽的控股電廠,總裝機容量達300多萬千瓦,約占全省裝機容量的三分之一,今年的電煤需求量為940萬噸。去年底的煤炭訂貨會上,3家電廠簽訂了610萬噸的電煤合同,加上非計劃的部分,今年電煤供應量有840萬噸,還存在100萬噸的缺口。皖能電力旗下的5家電廠今年電煤的需求量是760萬噸,計劃合同內有238萬噸,計劃外有267萬噸,電煤缺口達255萬噸。
從去年底以來,安徽全省電煤庫存一直處在下降的趨勢,到4月12日,全省12家大中型火電廠除合肥二電廠外,都只有半天的存煤量。大型電廠淮南田家庵發電廠只有兩三個小時的庫存量,形勢極為嚴峻。到4月18日,全省無煤停機容量已達80.75萬千瓦,電力供需缺口達80萬千瓦。合肥也從17日開始,對全市生產型企業實行每周輪休兩天的方法,進行限電。在此期間,全省共有12天采取錯峰限電措施,尤其是4月13日,全省錯峰限電69.5萬千瓦,拉電17.5萬千瓦。
雖然電力行業因電煤緊缺而困擾,一季度全省全口徑發電量達到142.8億千瓦時,全社會用電量達到118億千瓦時,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3.96%和16.55%,特別是宣州和馬鞍山兩市用電量增輻竟高達35.74%和32.62%,為多年來罕見。預計,全省5月份最大用電負荷約為650萬千瓦,6月份約700萬千瓦,三季度將超過950萬千瓦。今夏全省錯峰、避峰電力負荷總量需要達到120萬千瓦,拉閘限電將不可避免。
面對電煤緊缺帶來的供需矛盾,4月22日,省長王金山主持召開專題會議,要求5月10日之前使全省發電企業庫存煤達到40萬噸,確保每個電廠都有7天以上的電煤庫存。
煤炭企業的苦衷
對于電煤緊張出現的電荒,煤炭企業有自己的說法。中國煤炭運銷協會提供的數據表明,2003年全國煤炭消費量約16億噸,其中電煤消費8.5億噸,占煤炭消費量的一半以上。而2003年全國煤炭訂貨會上簽訂的重點電煤合同約2.4億噸,僅占電煤總消費量的28%。2004年全國電煤總消費量預計要達9.5億噸,而2004年度全國煤炭訂貨會上簽訂的重點電煤合同約2.8億噸,也不到電煤總消費量的30%。實際上電煤供應隨著國家訂貨制度的改革和煤炭市場的放開,已經由重點計劃訂貨逐步進入主要通過市場采購的方式。
有關人士分析到,由于電煤價格全部放開,煤電企業之間價格協調出現困難,當前動力煤價格大大高于2004年全國煤炭訂貨會上確定的重點電煤合同價格,不少企業只簽訂了數量,沒有簽訂價格,因而煤電企業雙方對重點電煤合同價格有分歧。另外煤炭價格早就放開,電網供電也實行競價上網,一噸煤到電廠、電網再“零售”之后,其價值翻了好幾倍,對煤炭企業來說,價格不能上調是不公平的。以淮北礦業集團為例,去年生產2000多萬噸煤炭,每噸讓步一元錢,整個集團就少收入2000萬。
記者從安徽淮北礦業集團了解到,近幾年來隨著經濟快速增長,省內、省外以及相關行業對煤炭的需求量急速增加,但是集團生產能力還維持原來的水平,短時期擴大生產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為保證電煤供應,他們加大生產,克服種種不利因素,今年一季度,該集團電煤發運99.8萬噸,為重點訂貨計劃的152.4%,完成省內訂貨計劃的105.1%,同比超23.2萬噸。盡管省政府出面協調,安徽的大型煤炭企業減少甚至停止對省外的一切供煤,全力支持省內電廠的用煤需求,但是供需價格能否長久平衡,目前仍難預料。
電煤環環相扣怎么解開
業界人士對于目前電煤之爭,一針見血地指出,電煤之爭是計劃和市場的體制矛盾;中央和地方分別管理電煤行業政企不分的矛盾;行業界限造成的行業對壘的矛盾;行政干預導致市場發育扭曲的矛盾;壟斷和市場之間的矛盾的集中反映。其反映形式是電煤價格和企業自身利益,而核心還是體制問題。
對于煤炭市場的價格飆升,煤炭企業對此也并不樂觀。淮北礦業集團董事長徐崇信就談到,1993年煤炭市場放開后,也出現了這種狀況,但是從1996年下半年開始,煤炭市場急轉直下,煤炭嚴重供大于求,煤炭企業在經濟低谷中痛苦地徘徊了4年。有過上次刻骨銘心的經歷,就應該對當前的市場形勢保持足夠的清醒,千萬不能盲目樂觀。要抓住當前好的時機,優化調整市場結構,與重點用戶、大戶建立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同時,煤炭市場越好,越不能放松質量管理。
業界人士認為,國家既要運用一定的宏觀調控手段,更要采取市場化的方式保證電煤供應。建議成立國家級和區域級的電煤交易中心,協調煤炭企業和電廠集中交易,計劃指導和市場調節相結合,通過充分協調、公開議價、集中競價的形式確定電煤價格,銜接電煤供應。
從5月18日開始,華東電力市場進行競價上網模擬運行,這不僅有利于直接降低社會經濟發展成本,有利于建立規范化的資源市場配置和市場運作體系,也有利于煤炭資源的轉化和電力運營。隨著市場不斷放開,壟斷不斷打破,電煤之爭環扣將逐步解開。
>> 相關內容
- IE expo China 2025第二十六屆中國環博會 亞洲旗艦環保... (點擊:1328 次)
- 2025印尼國際煤炭及能源工業博覽會 暨印尼國際煤炭清潔... (點擊:1138 次)
- 開局即沖刺!黃金展位爭奪白熱化 CTEF2025上海化工裝備... (點擊:1027 次)
- 換熱器巨頭領銜亮相, CTEF上海化工展11月19-21日舉辦... (點擊:1178 次)
- “蒸發結晶圈”企業如何向“新”而行?11月CTEF上海化... (點擊:1276 次)
- 2025 第二屆中國(遼寧大連)國際石油和化工展覽會邀 ... (點擊:2643 次)
- 以“展”提“質” 賦能西南 2024成都國際石油和化工技... (點擊:3922 次)
- 2025東北(長春)第十九屆建筑節能、 新型墻材展及設備... (點擊:6036 次)
- 2024河北礦山安全技術與裝備 暨第二屆煤礦先進適用智能... (點擊:5698 次)
#
最新技術資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