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蘭”:低成本擴張的奧秘
發布時間: 2005-03-23 00:00 查看: 2011次
一個幾乎資不抵債的扶貧包袱,3年時間,成為內蒙古生產能力最大、生產工藝最為先進的水泥生產企業。
一個在經濟并不發達地區本該是污染嚴重的企業,卻像公園一樣花紅草綠,呈現出現代化的管理水平。
而更令人驚訝的是企業所擁有的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短短時間,通過兼并、改造、聯營等方式,連續淘汰了9個污染嚴重的小水泥廠,使15家水泥企業加盟經營,其中包括蒙古國的一家水泥生產廠。它,就是內蒙古烏蘭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電力”控股,企業走出經營困境
在烏蘭水泥公司的資本構成中,內蒙古電力(集團)公司是第一大股東,它控制著“烏蘭”絕大多數的股份。目前,“烏蘭水泥”的經營管理人員幾乎全部來自內蒙古電力公司。
幾年前,烏蘭水泥廠是一個讓地方政府領導提起來就頭痛的企業。1976年,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在百廢待興中,看中了烏蘭察布市(原集寧市)便利的交通條件和豐富的石灰石資源,決定由國家投資興建一個大型水泥廠,使其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一個支柱型企業。然而,事與愿違,20年來,國家投入了大量資金,企業卻連條像樣的水泥生產線都沒有建起來。1996年,自治區政府把烏蘭水泥廠作為扶貧項目,要求包括內蒙古電力公司在內的大型企業投資組成股份制企業。2000年4月,耗資8個億的水泥生產線終于建成投產,此時企業負債率高達78%。很多參股企業認為,生產線即使開足馬力也無法償還如此之高的債務。因此,當企業提出籌建第二條生產線時,絕大多數股東要求退股,資金雄厚的電力公司回購了3.2億元的股權,成為企業第一大股東。由職工集資入股的華立公司買下10家企業的股權,成為企業第二大股東。這樣,企業股東由原來的14家減少為4家,股權關系得到理順。
烏蘭水泥公司的總經理羅振華說,上不上第二條生產線,實際是對企業領導者決策能力和經營理念的檢驗。2003年,第二條生產線投產后,企業開始盈利,資產負債率逐漸下降至55%。目前,第三條生產線已經安裝,預計今年10月投產。
電力建材組合,循環發展嶄露頭角
“循環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還未被更多的企業接受時,烏蘭水泥公司卻以此為發展戰略,實現了低成本擴張。
從2003年開始,“烏蘭”的擴張可以用勢如破竹來形容。當時,在烏蘭察布和周邊地區,林林總總有幾十座小水泥廠,這些企業由于生產工藝落后、經營粗放,不僅能耗、資源浪費巨大,效益低下,而且污染十分嚴重,應該被列入環境治理整頓的范圍。而“烏蘭”第二條生產線投產后年產熟料達100萬噸,如果充分利用當地發電廠的粉煤灰和爐渣資源,把這些小水泥廠改造成為粉磨站,不僅可以解決地方經濟發展和工人就業問題,也免除了往返運輸原料和成品的費用,使水泥生產成本大大降低。基于這種考慮,烏蘭水泥公司在短短一年多時間里,采用兼并、買斷、合作、聯營等方式,改造了20多個小水泥廠。
張家口地區原有大小水泥廠20多座,由于石灰石資源不足,大部分企業處于停產狀態,而當地一家鋼鐵廠和發電廠的礦渣和粉煤灰,由于得不到充分利用卻成為污染物。烏蘭水泥公司利用技術、資金、管理優勢,“吃”掉了幾家小水泥廠,建立了一個大型粉磨站,使張家口成為烏蘭水泥進軍北京市場的“橋頭堡”。
在我國,利用發電產生的粉煤灰和爐渣生產水泥,工藝已經十分成熟,但利用率仍不理想。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體制上的條塊分割,對此,“烏蘭”人深有體會。總經理羅振華說,烏蘭水泥廠作為建材企業由電力行業控股經營,其優勢就是破除了資源整合的障礙。經濟運作的方式往往與自然生態平衡的狀態有相似之處,一個行業所產生的廢物往往是另一個行業寶貴的原料,比如熱力發電廠在發電過程中的余熱可以為城市集中供暖,排出的粉煤灰和爐渣可以成為水泥生產的原料,而水泥加工時產生的熱能又可以輸入電廠輔助發電。但是,因為計劃經濟條件下的條塊分割,不同產業的生產環節無法形成循環鏈條,導致資源巨大浪費。“烏蘭”之所以能夠采用循環經濟的生產模式,就是打破了舊式經濟發展模式中的部門分割、地區分割、行業分割。
將循環經濟做大做強
在烏蘭水泥公司的辦公大樓里,有一個很大的沙盤,是公司發展的藍圖,它向全體職工展示著“烏蘭”的前景:
這是一個集水泥生產、發電、集中供熱、廢水處理、城市垃圾利用為一體的高效、節能、環保的水泥生產基地。按照規劃,工業園區內擁有一座年發電量18億度的發電廠,投產后不僅解決了水泥生產用電,發電余熱還可為烏蘭察布市提供600萬平方米集中供熱的熱源,拆掉300多根煙囪,一年減少5000多噸煙塵排放;建立兩條日產5000噸的水泥熟料生產線,消耗掉內蒙古兩個大型發電廠的粉煤灰和爐渣,減少排灰占地600畝和上千萬元的環保費用;建立一座污水處理廠,將烏蘭察布市日排5萬噸的生產、生活污水全部處理后用于發電和水泥生產。同時,利用生產水泥熟料產生的高溫,將該市一年幾十萬噸的生活垃圾變為可燃材料,解決了環境污染問題。這樣,整個生產環節被組合成一個有機的鏈條,成為一個工業三廢排放較少的企業。目前,這一項目的一期工程在今年7月中旬已經開工,工程竣工后,公司循環經濟的發展規模將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另外,烏蘭水泥公司新建項目還可盤活上億元閑置國有資產及600多畝閑置土地,安置2000多名下崗職工。據介紹,烏蘭察布市原是內蒙古重要的工業城市,曾有8大企業支撐著全市的財政收入。但是,近10多年來,這些企業陸續下馬倒閉,大量工業用地、廠房、倉庫、鐵路專用線被擱置起來。烏蘭水泥公司新的項目建成后,這片廢墟將成為一個經濟效益、資源效益、環境效益統一的工業基地。
一個在經濟并不發達地區本該是污染嚴重的企業,卻像公園一樣花紅草綠,呈現出現代化的管理水平。
而更令人驚訝的是企業所擁有的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短短時間,通過兼并、改造、聯營等方式,連續淘汰了9個污染嚴重的小水泥廠,使15家水泥企業加盟經營,其中包括蒙古國的一家水泥生產廠。它,就是內蒙古烏蘭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電力”控股,企業走出經營困境
在烏蘭水泥公司的資本構成中,內蒙古電力(集團)公司是第一大股東,它控制著“烏蘭”絕大多數的股份。目前,“烏蘭水泥”的經營管理人員幾乎全部來自內蒙古電力公司。
幾年前,烏蘭水泥廠是一個讓地方政府領導提起來就頭痛的企業。1976年,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在百廢待興中,看中了烏蘭察布市(原集寧市)便利的交通條件和豐富的石灰石資源,決定由國家投資興建一個大型水泥廠,使其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一個支柱型企業。然而,事與愿違,20年來,國家投入了大量資金,企業卻連條像樣的水泥生產線都沒有建起來。1996年,自治區政府把烏蘭水泥廠作為扶貧項目,要求包括內蒙古電力公司在內的大型企業投資組成股份制企業。2000年4月,耗資8個億的水泥生產線終于建成投產,此時企業負債率高達78%。很多參股企業認為,生產線即使開足馬力也無法償還如此之高的債務。因此,當企業提出籌建第二條生產線時,絕大多數股東要求退股,資金雄厚的電力公司回購了3.2億元的股權,成為企業第一大股東。由職工集資入股的華立公司買下10家企業的股權,成為企業第二大股東。這樣,企業股東由原來的14家減少為4家,股權關系得到理順。
烏蘭水泥公司的總經理羅振華說,上不上第二條生產線,實際是對企業領導者決策能力和經營理念的檢驗。2003年,第二條生產線投產后,企業開始盈利,資產負債率逐漸下降至55%。目前,第三條生產線已經安裝,預計今年10月投產。
電力建材組合,循環發展嶄露頭角
“循環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還未被更多的企業接受時,烏蘭水泥公司卻以此為發展戰略,實現了低成本擴張。
從2003年開始,“烏蘭”的擴張可以用勢如破竹來形容。當時,在烏蘭察布和周邊地區,林林總總有幾十座小水泥廠,這些企業由于生產工藝落后、經營粗放,不僅能耗、資源浪費巨大,效益低下,而且污染十分嚴重,應該被列入環境治理整頓的范圍。而“烏蘭”第二條生產線投產后年產熟料達100萬噸,如果充分利用當地發電廠的粉煤灰和爐渣資源,把這些小水泥廠改造成為粉磨站,不僅可以解決地方經濟發展和工人就業問題,也免除了往返運輸原料和成品的費用,使水泥生產成本大大降低。基于這種考慮,烏蘭水泥公司在短短一年多時間里,采用兼并、買斷、合作、聯營等方式,改造了20多個小水泥廠。
張家口地區原有大小水泥廠20多座,由于石灰石資源不足,大部分企業處于停產狀態,而當地一家鋼鐵廠和發電廠的礦渣和粉煤灰,由于得不到充分利用卻成為污染物。烏蘭水泥公司利用技術、資金、管理優勢,“吃”掉了幾家小水泥廠,建立了一個大型粉磨站,使張家口成為烏蘭水泥進軍北京市場的“橋頭堡”。
在我國,利用發電產生的粉煤灰和爐渣生產水泥,工藝已經十分成熟,但利用率仍不理想。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體制上的條塊分割,對此,“烏蘭”人深有體會。總經理羅振華說,烏蘭水泥廠作為建材企業由電力行業控股經營,其優勢就是破除了資源整合的障礙。經濟運作的方式往往與自然生態平衡的狀態有相似之處,一個行業所產生的廢物往往是另一個行業寶貴的原料,比如熱力發電廠在發電過程中的余熱可以為城市集中供暖,排出的粉煤灰和爐渣可以成為水泥生產的原料,而水泥加工時產生的熱能又可以輸入電廠輔助發電。但是,因為計劃經濟條件下的條塊分割,不同產業的生產環節無法形成循環鏈條,導致資源巨大浪費。“烏蘭”之所以能夠采用循環經濟的生產模式,就是打破了舊式經濟發展模式中的部門分割、地區分割、行業分割。
將循環經濟做大做強
在烏蘭水泥公司的辦公大樓里,有一個很大的沙盤,是公司發展的藍圖,它向全體職工展示著“烏蘭”的前景:
這是一個集水泥生產、發電、集中供熱、廢水處理、城市垃圾利用為一體的高效、節能、環保的水泥生產基地。按照規劃,工業園區內擁有一座年發電量18億度的發電廠,投產后不僅解決了水泥生產用電,發電余熱還可為烏蘭察布市提供600萬平方米集中供熱的熱源,拆掉300多根煙囪,一年減少5000多噸煙塵排放;建立兩條日產5000噸的水泥熟料生產線,消耗掉內蒙古兩個大型發電廠的粉煤灰和爐渣,減少排灰占地600畝和上千萬元的環保費用;建立一座污水處理廠,將烏蘭察布市日排5萬噸的生產、生活污水全部處理后用于發電和水泥生產。同時,利用生產水泥熟料產生的高溫,將該市一年幾十萬噸的生活垃圾變為可燃材料,解決了環境污染問題。這樣,整個生產環節被組合成一個有機的鏈條,成為一個工業三廢排放較少的企業。目前,這一項目的一期工程在今年7月中旬已經開工,工程竣工后,公司循環經濟的發展規模將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另外,烏蘭水泥公司新建項目還可盤活上億元閑置國有資產及600多畝閑置土地,安置2000多名下崗職工。據介紹,烏蘭察布市原是內蒙古重要的工業城市,曾有8大企業支撐著全市的財政收入。但是,近10多年來,這些企業陸續下馬倒閉,大量工業用地、廠房、倉庫、鐵路專用線被擱置起來。烏蘭水泥公司新的項目建成后,這片廢墟將成為一個經濟效益、資源效益、環境效益統一的工業基地。
>> 相關內容
- IE expo China 2025第二十六屆中國環博會 亞洲旗艦環保... (點擊:1328 次)
- 2025印尼國際煤炭及能源工業博覽會 暨印尼國際煤炭清潔... (點擊:1138 次)
- 開局即沖刺!黃金展位爭奪白熱化 CTEF2025上海化工裝備... (點擊:1031 次)
- 換熱器巨頭領銜亮相, CTEF上海化工展11月19-21日舉辦... (點擊:1178 次)
- 2025 第二屆中國(遼寧大連)國際石油和化工展覽會邀 ... (點擊:2644 次)
- 以“展”提“質” 賦能西南 2024成都國際石油和化工技... (點擊:3923 次)
- 2025東北(長春)第十九屆建筑節能、 新型墻材展及設備... (點擊:6037 次)
- 2024河北礦山安全技術與裝備 暨第二屆煤礦先進適用智能... (點擊:5698 次)
- 深圳環博會“專精特新專區” 重磅來襲! (點擊:13314 次)
#
最新技術資訊
更多>>- 國家力推!全固廢免燒膠凝技術入選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技術目錄,2025上海固廢論壇重磅...
- 2025第二屆中國國際煤炭及礦山技術裝備展覽會
- 掘金西部“新”機遇!2025成都國際化工裝備博覽會盛勢啟航!
- 2025工業固廢與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及工業污泥協同處置戰略合作論壇邀請函
- IE expo China 2025第二十六屆中國環博會 亞洲旗艦環保展,環保企業多維提升的平臺沃土...
- 【技術分享】以粉煤灰、赤泥、尾礦、氣化渣、煤矸石等 工業固廢為基本原料制備高性能...
- 【技術分享】助力“雙碳”目標,響應低能耗綠色建筑趨勢,一種粉煤灰及其它固體廢渣復...
- 一種利用固體廢渣制備人造砂子、石子、砂粉料的制備方法
- 粉煤灰“超細活化”成建筑新資源
- 循環利用粉煤灰的發明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