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實心紅磚卷土重來 秦磚漢瓦何時退出舞臺
發布時間: 2006-09-06 00:00 查看: 3958次
從2000多年前的秦朝開始,實心粘土紅磚就應用于建造房屋。
“少用一塊磚,多留一寸土!”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日益感到生存空間被擠占,0.8畝的人均耕地面積是保證人類今后生存的警戒線,而武漢市實際人均耕地面積僅0.5到0.6畝。以破壞土地為代價的紅磚廠,正是和我們搶奪珍貴耕地資源的“大戶”。雖然武漢市在2003年6月30日前,對231家實心粘土紅磚生產企業全部關、停、并、轉。但現在武漢又成了實心粘土紅磚反彈的城市之一,禁止實心紅磚需要“雙管齊下”。
今年31歲的張斌臣在武漢市江夏區五里界開了一家免燒磚廠,主要原材料是粉煤灰、煤渣等各種廢棄物加少量水泥,磚廠每天可以生產4萬塊磚,但讓張斌臣苦惱的是,在江夏五里界小范圍內,象他這樣又節能又環保的免燒磚廠只有兩家,而武漢市禁止存在的粘土紅磚廠有4家之多。
張:“他們4個粘土紅磚廠每天生產24萬磚,我們兩個免燒磚廠一共生產8萬,是我們的3倍。”
在武漢市洪山、江夏、黃陂等周邊地區,受利益驅動,重操舊業,頂風生產實心粘土紅磚的磚廠依舊不少。在武漢市城鄉結合部甚至城中村地區,到處可以看到實心紅磚的影子。武漢市墻改辦只能管住大中型建筑工地以內的用磚,武漢市內那些私人建房又哪里能管得著?
市民:“你去看看,到處是種房的,用的都是實心紅磚,幾天就建起一棟,誰去管。”
“禁實心粘土紅磚”難,究竟難在哪里?農民說,一塊紅磚比新型墻磚便宜4到5分錢,每平方米便宜9到11元。磚廠老板說,做新型墻磚的粉煤灰等原材料要靠買,到采石場去買石硝,一噸12元,還不包括運輸費,而生產紅磚可以就地取材。看重利益的又何止是紅磚廠,一個磚廠一年能給所在鄉鎮帶來8萬到10萬元的收入,這使得鄉鎮政府下意識就成為紅磚生產的保護傘。
在強制禁止生產實心紅磚的同時,對于取而代之的新型墻磚行業,政策扶持和行業規范同樣至關重要。因為受到當地新型墻體材料“雙證”準入制度的限制,潛江市一家墻體材料廠的280萬塊粉煤灰磚積壓成山,企業瀕臨停產。半島機械是武漢地區最大規模的新型墻體設備企業,企業副總經理曹小平說,2008年,湖北省縣級市及各縣城區也將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全面禁止實心粘土磚是大勢所趨,制造磚瓦設備的企業也越來越多,但因為沒有一個行業規范,制造新型墻體材料的設備質量良莠不齊。
曹:“這個市場亂、雜,僅湖北市場以后需要的磚瓦設備四、五千套,但質量過硬、服務較好的沒有幾家。”
武漢大學呂梁教授說,買一臺貨真價實的機器固然重要,同樣重要的是研究技術配方,讓生產出來的新型墻磚在承重、隔音、防潮、防裂上比實心粘土紅磚還要好,成本還要低,只有這樣,用了兩千多年的“秦磚漢瓦”才會真正退出歷史的舞臺。(記者 李曙光)
“少用一塊磚,多留一寸土!”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日益感到生存空間被擠占,0.8畝的人均耕地面積是保證人類今后生存的警戒線,而武漢市實際人均耕地面積僅0.5到0.6畝。以破壞土地為代價的紅磚廠,正是和我們搶奪珍貴耕地資源的“大戶”。雖然武漢市在2003年6月30日前,對231家實心粘土紅磚生產企業全部關、停、并、轉。但現在武漢又成了實心粘土紅磚反彈的城市之一,禁止實心紅磚需要“雙管齊下”。
今年31歲的張斌臣在武漢市江夏區五里界開了一家免燒磚廠,主要原材料是粉煤灰、煤渣等各種廢棄物加少量水泥,磚廠每天可以生產4萬塊磚,但讓張斌臣苦惱的是,在江夏五里界小范圍內,象他這樣又節能又環保的免燒磚廠只有兩家,而武漢市禁止存在的粘土紅磚廠有4家之多。
張:“他們4個粘土紅磚廠每天生產24萬磚,我們兩個免燒磚廠一共生產8萬,是我們的3倍。”
在武漢市洪山、江夏、黃陂等周邊地區,受利益驅動,重操舊業,頂風生產實心粘土紅磚的磚廠依舊不少。在武漢市城鄉結合部甚至城中村地區,到處可以看到實心紅磚的影子。武漢市墻改辦只能管住大中型建筑工地以內的用磚,武漢市內那些私人建房又哪里能管得著?
市民:“你去看看,到處是種房的,用的都是實心紅磚,幾天就建起一棟,誰去管。”
“禁實心粘土紅磚”難,究竟難在哪里?農民說,一塊紅磚比新型墻磚便宜4到5分錢,每平方米便宜9到11元。磚廠老板說,做新型墻磚的粉煤灰等原材料要靠買,到采石場去買石硝,一噸12元,還不包括運輸費,而生產紅磚可以就地取材。看重利益的又何止是紅磚廠,一個磚廠一年能給所在鄉鎮帶來8萬到10萬元的收入,這使得鄉鎮政府下意識就成為紅磚生產的保護傘。
在強制禁止生產實心紅磚的同時,對于取而代之的新型墻磚行業,政策扶持和行業規范同樣至關重要。因為受到當地新型墻體材料“雙證”準入制度的限制,潛江市一家墻體材料廠的280萬塊粉煤灰磚積壓成山,企業瀕臨停產。半島機械是武漢地區最大規模的新型墻體設備企業,企業副總經理曹小平說,2008年,湖北省縣級市及各縣城區也將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全面禁止實心粘土磚是大勢所趨,制造磚瓦設備的企業也越來越多,但因為沒有一個行業規范,制造新型墻體材料的設備質量良莠不齊。
曹:“這個市場亂、雜,僅湖北市場以后需要的磚瓦設備四、五千套,但質量過硬、服務較好的沒有幾家。”
武漢大學呂梁教授說,買一臺貨真價實的機器固然重要,同樣重要的是研究技術配方,讓生產出來的新型墻磚在承重、隔音、防潮、防裂上比實心粘土紅磚還要好,成本還要低,只有這樣,用了兩千多年的“秦磚漢瓦”才會真正退出歷史的舞臺。(記者 李曙光)
>> 相關內容
- IE expo China 2025第二十六屆中國環博會 亞洲旗艦環保... (點擊:1813 次)
- 給環保初創企業設立專屬舞臺 ,環博會初創展區主打面向... (點擊:7394 次)
- 中國環博會IE expo品牌形象全新升級,發力構筑面向未來... (點擊:2826 次)
- 一起向未來 | 建材行業高質量助力精彩冬奧 (點擊:4253 次)
- 【福利】征集粉煤灰等固廢利用行業優秀適用技術、裝備... (點擊:22249 次)
- 【重要通知】特殊疫情期間“2020工業固廢峰會”組委會... (點擊:5801 次)
- IE expo 2020 第21屆中國環博會 亞洲旗艦環保展 全產... (點擊:3467 次)
- 繼首發平臺后,環博會又一平臺“一刻講臺 IETalks ”即... (點擊:5160 次)
- 固廢處理政策頻出臺 危廢處理市場空間有望加速釋放 (點擊:3159 次)
#
最新技術資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