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經濟學視角看發展循環經濟
發布時間: 2006-03-23 00:00 查看: 2378次
循環經濟是一種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這種經濟增長模式,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的根本變革,是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循環經濟的實質是通過物質資源的循環和集約利用,實現經濟發展與物質資源有效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相互協調與均衡。發展循環經濟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法規政策、經濟制度、技術管理等諸多要素的綜合支撐,從經濟學的角度看,根本的是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在實踐中,主要應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和完善相關的經濟機制。循環經濟的形成,離不開技術保障和制度安排。在技術水平一定的條件下,資源的減量化和循環利用以及對排放廢物的控制一般都要額外地增加成本。在目前市場機制尚不能自動消化這一額外成本的情況下,就需要政府運用經濟政策和經濟杠桿來建立和完善相應的經濟機制,以減輕企業與公眾在物質資源循環中的額外成本負擔,為發展循環經濟創造條件。逐步建立能夠使發展循環經濟的成本和效益在內部與外部、局部與全局、個人與公眾、眼前與長遠等關系方面形成均衡的機制,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條件。
將發展循環經濟的目標和要求納入國家宏觀經濟體系。一方面,應根據發展循環經濟的需要,加強對宏觀經濟的監控,減少因經濟波動而對資源與環境帶來負面影響,并強化對公共資源開發利用和環境保護的管理;另一方面,應根據循環經濟的特征,轉變增長方式,優化產業政策。在轉變增長方式方面,應加快發展與環境、資源不相關的經濟增長因素,包括降低交易成本、完善市場功能、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產品的標準化程度等等。這些因素將有效地提高單位資源耗費的產出率。在產業政策方面,對那些能夠優化生態環境或者對環境影響較小、對稀缺資源耗費較小的產業,應該給予必要的激勵;對于那些對經濟增長有貢獻但同時污染較大或者稀缺資源使用效率較低的產業,應當通過各種調控手段使其保持在可允許的均衡水平上。在其他經濟政策方面,對于資源的循環利用、可替代能源的開發、循環經濟科研等方面的產業、技術、項目,應給予稅收、信貸等方面的優惠和支持,使得企業和個人用于這些方面的投資能夠形成穩定的市場收益預期。同時,應積極發展舊貨市場。倡導和樹立新型的社會消費理念。
建立與發展循環經濟相適應的經濟信息系統。各級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應結合日常統計和國家經濟普查工作,建立與發展循環經濟相適應的經濟信息系統,以滿足發展循環經濟的系統性要求。應根據這一信息系統,全面掌握國家或區域的資源、環境狀況,形成國家或區域資源開發、環境保護的預警和監控網絡,同時為政策法規制定、經濟評估考核等提供依據。
《人民日報》 (2005年11月25日 第十五版)
建立和完善相關的經濟機制。循環經濟的形成,離不開技術保障和制度安排。在技術水平一定的條件下,資源的減量化和循環利用以及對排放廢物的控制一般都要額外地增加成本。在目前市場機制尚不能自動消化這一額外成本的情況下,就需要政府運用經濟政策和經濟杠桿來建立和完善相應的經濟機制,以減輕企業與公眾在物質資源循環中的額外成本負擔,為發展循環經濟創造條件。逐步建立能夠使發展循環經濟的成本和效益在內部與外部、局部與全局、個人與公眾、眼前與長遠等關系方面形成均衡的機制,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條件。
將發展循環經濟的目標和要求納入國家宏觀經濟體系。一方面,應根據發展循環經濟的需要,加強對宏觀經濟的監控,減少因經濟波動而對資源與環境帶來負面影響,并強化對公共資源開發利用和環境保護的管理;另一方面,應根據循環經濟的特征,轉變增長方式,優化產業政策。在轉變增長方式方面,應加快發展與環境、資源不相關的經濟增長因素,包括降低交易成本、完善市場功能、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產品的標準化程度等等。這些因素將有效地提高單位資源耗費的產出率。在產業政策方面,對那些能夠優化生態環境或者對環境影響較小、對稀缺資源耗費較小的產業,應該給予必要的激勵;對于那些對經濟增長有貢獻但同時污染較大或者稀缺資源使用效率較低的產業,應當通過各種調控手段使其保持在可允許的均衡水平上。在其他經濟政策方面,對于資源的循環利用、可替代能源的開發、循環經濟科研等方面的產業、技術、項目,應給予稅收、信貸等方面的優惠和支持,使得企業和個人用于這些方面的投資能夠形成穩定的市場收益預期。同時,應積極發展舊貨市場。倡導和樹立新型的社會消費理念。
建立與發展循環經濟相適應的經濟信息系統。各級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應結合日常統計和國家經濟普查工作,建立與發展循環經濟相適應的經濟信息系統,以滿足發展循環經濟的系統性要求。應根據這一信息系統,全面掌握國家或區域的資源、環境狀況,形成國家或區域資源開發、環境保護的預警和監控網絡,同時為政策法規制定、經濟評估考核等提供依據。
《人民日報》 (2005年11月25日 第十五版)
>> 相關內容
- 2025石家莊礦業展會聚焦非煤礦山發展,共繪行業新藍圖... (點擊:1406 次)
- 4月來上海環博會,預見中國水泵行業四大發展趨勢 (點擊:6850 次)
- 展商名單公布 | 覓徑高質量發展,環博會廣州展9月20日... (點擊:2895 次)
- 2023中國(濟南)煤炭清潔博覽會定于2023年10月27日至... (點擊:5322 次)
- 西部最大環保展將于7月12日在成都開幕,為高質量發展裝... (點擊:3640 次)
- 2023絲路綠色建筑產業(西安)發展大會 邀請函 (點擊:3152 次)
- 第十七屆榆林國際煤博會亮點集錦,多維度助力能源企業... (點擊:3454 次)
- 脫硫石膏/磷石膏全面發展的歷史及未來前景! (點擊:5202 次)
- 河北:工業固廢資源綜合利用行業快速發展,部分城市粉... (點擊:3306 次)
#
最新技術資訊
更多>>- 2026第七屆北京垃圾處理與資源利用設備展覽會
- 2026第26屆中國北京環衛與清潔設備博覽會
- IE expo Guangzhou2025 第9屆中國環博會廣州展 華南旗艦環保展 積淀十年 向“新”進化...
- 國家力推!全固廢免燒膠凝技術入選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技術目錄,2025上海固廢論壇重磅...
- 2025第二屆中國(江西)國際綠色礦業博覽會,即將盛大開幕!
- 【技術分享】以粉煤灰、赤泥、尾礦、氣化渣、煤矸石等 工業固廢為基本原料制備高性能...
- 【技術分享】助力“雙碳”目標,響應低能耗綠色建筑趨勢,一種粉煤灰及其它固體廢渣復...
- 粉煤灰“超細活化”成建筑新資源
- 關于粉煤灰循環利用的發明專利
- 循環利用粉煤灰的發明專利